德国培训小结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张丽
首先特别感谢学校给的这次机会,2016年7月31日,跟同事一起来到德国-这个工业先进又充满神秘的国家。开始了为期17天的学习.
介绍一下行程情况。第一天的上午在柏林SBH北区办公室,由柏林区域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基金会基金情况,及柏林区域教学点情况介绍,并去培训现场参观。下午主要是参观E-learning远程教学平台演示,听取德国教育体系介绍,双元制实施过程及考试方式介绍,双元制在德国得以存在的原因分析等。
这里先说明一下所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Schule简称BBS)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也可以是不同年龄的失业者。以一位正在申请就业的劳动者为例,他首先要向一些企业提出岗位申请,企业在接受劳动者之后,会给这位劳动者制定详细计划,该计划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学制为2到3.5年,约60%左右时间在企业,40%左右时间在学校。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动手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在企业或者跨企业培训中心完成的,其中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指当某企业没有合适的培训岗位或者资历,就需要把劳动者送至国家认可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来完成实践方面的内容,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好了,再回到行程。之后的几天我们参观了SBH北区实训车间,包括花艺、木工、厨艺、钳工、美发等类别。学习了焊接技术考试认证的开展及焊接技能竞赛情况介绍,并去焊接研究中心及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控制技术实训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
8月5号,我们去了波茨坦工商会学习,商会的职业培训负责人从金属加工、电子行业、工业4.0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工商会的职能是半官方的,具有某些国家指定的行政职能。在德国有79个工商会,分别对当地的区域经济负责,所有企业均要在工商会里登记,共有六万多企业会员,承担着传递国家政策到企业,还有很重要职业培训、认证,原产地证书颁发等职能,区域经济需求和愿望也由工商会负责调查整理进行汇总。商会中进行职业培训的高级技术工资要高于普通工人,所培训的职业专业大概有340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种类还会发生变化。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从企业拿到生活费,大概500到1200欧元不等。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用学费,但无收入,有奖学金。
8月8号开始,我们进入德累斯顿芯片学院、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帕德伯恩大学参观学习。马格德堡SBH主要负责难民语言培训、长期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和跨企业培训。现有来自马格德堡的170个企业的大约700名学员,学习包括手工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电子环保,液压技术等和西门子是合作伙伴。在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丁永健教授(电气工程院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德国高校的教育机制、管理机制、电气工程学院的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学制,大学里教授聘用情况和其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大学与企业共同合作的领域及一些共同开发的项目。
8月15日的菲尼克斯参观,真正近距离接触到了工业4.0。
说一下我对工业4.0的理解。工业4.0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信息化。是在企业完成自动化(工业3.0)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将物流、产品、设备及市场连接起来。采用有线或无线的网络连接形式,可对每一个物流环节、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可对下游市场进行需求分析合理安排产能,调节产品结构。这样不仅可以使生产过程透明化而且可以及时对市场进行响应真正实现按需生产,同时大大节省资源和能源。
菲尼克斯是一家主要做电气端子模块的企业,于1923年在黑森成立,早期用于产品主要在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使用。其在中国大陆开设有南京有分公司,主要从事销售和生产。该工厂目前涉及工业4.0的部分有:机械制造部分(设备的远程监控),产品生产的远程监控和追溯体系,但我个人认为其仍然未能做到真正的工业4.0体系。当然所企业已经开始将物联网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很大的一个生产车间,机器快速运转,但只有几个技术人员在场,自动化程度相当的高,同时整个的生产过程处于完全监控之下。
在整个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从第一天进入柏林开始,只要是晴天,就是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绿化非常好,森林随处可见,空气非常清新,路上看不到电动车,很多人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家离公司很远的人每天来回要两三个小时,环保而且健康。
在高速路上,看到好多的风力发电,好多居民楼顶都有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化程度比较高,一名在德多年的华人告诉我们,德国也种植转基因玉米,但他们的这个玉米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于生产能源和沼气发电。
教育:
在参观多个院校和实训中心过程中,发现了好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下面的第一幅图是一个实训表格,学生在做实验或者实训前要认真预习相关内容,并填写左边四栏内容,教师在学生完成实训后会在右边四栏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成绩,每个班级学生七八个左右,小班化教学。右边的图片是正在做软件编程的学生。
下面我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1、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完整而且高度发达。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是建立在其工业体系的完整基础上的,德国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享誉全球的工业产品。在产品的基础研发,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方面均有着一流的从业人员。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生产领域的重要支撑部门,承担着这三个方面的人员技能培养和职业传承的作用。职业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周期,由于采用自主决定,申请入学等简化的手续,一个人可随时接受他想要的职业教育,并且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成本。同时职业教育有的放矢,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加之政府、全民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水平)使得该体系始终能良好地运行。
2、中德国情、文化不同,在职业教育方面不宜采取“拿来主义”。
我国的职业教育相较德国而言,起步晚,发展慢。限于两个国家的实际国情的不同,不适宜也不可能采用直接的“拿来主义”照搬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
(1)我国产业工人现状
以我国沿海地区的工业体系为例,主要体量为外资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这种企业基本上只需要廉价劳动力罢了,在劳动力成本日渐高涨的今天这些企业要么大规模裁员或采用工业机器人来代替,或者直接搬迁到东南亚的印度、越南等。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业工人基本上是有什么活干什么活,今天是机加工工人,明天就改行做电气安装。职业和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其本身对其职业技能需求有着较大的茫然性,无法提出有效的职业教育的诉求。这种目标都不清晰的情况下,个人的职业教育无从谈起。
(2)德国的职业教育终身化,我国职业教育大学化
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申请入学,学制灵活,且对入学者本身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想学基本上可以做到随时入学。但在我国职业教育是作为本科教育的附属产品,当然加工的“原材料”也必须进过高考的筛选。而且所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课程的缩减版,未能有效提供必需的职业技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至于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还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摸索经验,逐渐去完善。
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本国国情,不能不改革,也不能乱改革。
希望我国的职业教育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