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出境
教师研修小结
当前位置:首页  出国出境  教师研修小结
“慕课”(MOOCs)对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启示——管理学院 陶 莉
作者: 来源:国际交流合作 日期:2017-01-03 人气:1673
 [摘要]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旨在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慕课”实现“翻转课堂”,将学习者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互动相结合,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人文素质课程纳入“慕课”这一教学形式,能充分发挥“慕课”的特色与优势,激发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切实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慕课 人文素质课程 人才培养
 
    2016年9月9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加拿大教育教学培训,此次培训由加拿大安大略省百年理工学院的教学部组织,多名资深的教育专家向我们传授了百年理工学院多年来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养、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宝贵经验以及安大略省高等教方面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以教学法为主,并采用了多样化培训形式以促进培训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思想碰撞。在《Curriculum Development课程发展》这一模块,我与Heather Irwin-Robinson老师讨论了“慕课”的建设情况。结合自2014年8月份我主持建设的“慕课”《吴文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慕课”这一教学模式在人文素质课程改革创新方面的运用以及启示。
《吴文化》是我校的精品课程,近十五年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选课,自2014年9月份,“慕课”《吴文化》建设完成后以公选课形式对全校学生开放,2015年秋学期,该课程向全国范围共计9所高校开放,迄今已有超过2千余名学生选修了本课程并获得了学分。“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人文素质课程和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经过数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已经引入“慕课”这一形式。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1。人文素质课程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为教学内容,旨在有效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涵养、职业修养和品行修养等,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2。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基本教学目标,同时还应突出能力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类研究性项目为载体。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融入“慕课”这一教学形式,凝练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一、文化素质课程的改革方向与途径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应从根本上突破以往的说教式、纯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项目的设置和考核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做起。行动导向型、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切实地将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贯穿于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双重目标
指导教师在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并非单一的灌输和复制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以激励性、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因势利导,共同讨论。以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带动和激发学生去获取课堂以外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范围,并在拓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性的获取知识,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形成和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发现自身知识领域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项目的完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学相长,实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双重目标。
(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锻炼专业技能相结合
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学生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去获取信息、筛选有用信息并处理。同时,在自主性学习中,教师通过研究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估、完成等环节,引导学生走进各类实践场所如文化遗址现场,从中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助于提高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在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个性品质、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和培养。
(三)考核环节,积极探索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和课程考核体系中,强调科学性与导向性、公正性与多元化、以学为本与整体性,使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更好地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做好准备。在文化素质课程的考核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小结,要求学生在课题等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地完成各个项目目标,分阶段地进行自我总结,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采用知识结构阐述、课题汇报、学习心得体会介绍、学习研究方法推见等考核方式,多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慕课”教学形式适用于人文素质课程
“慕课”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讨论、实践互动”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互动、作业测验、学习体验、课程考核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在线上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程的在线视频,这些教学视频大多简短模块化;在线下讨论、实践互动环节,针对观看视频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课程汇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并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在完成课程学习的整个流程后,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通过考核即获得学分。
(一)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性获取人文知识
人文素质课程以内涵丰富的人文基础知识体系为教学内容,“慕课”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既相对全面系统又相对专一精炼地浓缩人文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地结合自身知识短板获取信息和扩容知识量。构建“慕课”时,教师将全部教学内容模块化,核心内容以每段1015分钟的短小视频为主,学生看完教学视频后完成每个教学模块后设置的测试题,按照步骤完成所有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慕课”是碎片式学习重要的内容来源,使得知识能够实现结构化前提下的碎片化3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慕课”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某一模块的教学视频、完成习题以进入下一模块,以类似于网络游戏通关的形式完成在线视频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在线通过课程论坛、QQ群、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与同学者、老师交流互动。“慕课”在课程设计上将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嵌入了交互式的问题设计,如课堂提问、讨论等,采用同学之间相互解答、相互评分,小组合作等方法来推进教学,并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利用一些大众化的网络社交平台,促进学习者相互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学习体验和心得,形成交互式的网络学习社区4。线下的互动交流、实践环节则可以实现师生面对面的深度探讨。“慕课”突破了知识灌输的传统式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式的接受知识为自主性的主动探究。
(三)“慕课”的大数据平台便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慕课”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教师可以从各教学环节中获取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相对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获知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学习特征和思维模式,一旦发现进度过慢、缺乏论坛互动、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并及时干预。另一方面,通过“慕课”的大数据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沟通方式,如在合理范围内灵活机动地调整线下互动交流的频率和时间,在见面互动环节,有针对性地增加主题汇报、分组讨论等,从而保障学习效果。
三、人文素质课程改革创新引入“慕课”
(一)“慕课”的引入拓宽了人文素质拓展课程范畴
人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基本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相关性人文素质教育三项核心内容,以公选课、限选课等形式开设。拓展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多层次的发展性要求,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5。学生可以结合兴趣爱好,通过各类“慕课”平台,选修各高校的精品“慕课”课程,充分利用了优质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
(二)人文素质课程可以将“慕课”和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相结合
在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慕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施行动导向型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交互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基于微视频与交互练习的知识图谱式学习路径摆脱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局限6,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基础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双重教学目标。根据各类人文素质课程的特点,适当调整传统授课和“慕课”形式的比例,如以人文知识普及为主的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加大“慕课”教学形式的课时比重;在以培养人文应用能力的课程中,可适度加大传统教学形式的课时比重。相比较而言,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要求更为迫切,还可以包括学术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公共意识和自律自谦精神等7
(三)人文素质课程融入“慕课”需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人文素质课程融入“慕课”形式,需要任课教师做好各方面的教学设计。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主题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来串联完整的教学内容,“慕课”要求其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及高度精炼化,因此以历史发展脉络、关键人物和事件、文化要素等为线索衔接好教学内容的各部分,编织具有活性的知识网络,实现整体性又保持各主题的完整独立。第二,“慕课”的“翻转课堂”是实现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课堂外的知识内化这两个阶段的“翻转”,学习者通过视频预先学习,再由任课教师见面课上引导开展问题探讨、交流与答疑,实现知识内化,极大地考验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正如edX主席Attnang Aganeal所说:“慕课学习需要学生很强的学习主动性”8。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人文素质课程融入“慕课”还需结合项目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研究项目,学生组成团队,以团队的形式通过文化采风、历史追寻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承担项目的调研、分析、研究各项工作,最终以团队汇报的方式做好项目评估工作,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过程。在文化素质课程的延续实施中,通过组建各类研究小组参与、承担相关研究性课程、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自主性学习,进而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人文素养。第三,在课程考核方面,结合“慕课”的在线考核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式,既有知识点考查的在线考试,也包含有面对面的评价考试。在“慕课”学习环节中的分项目实施,要求学生对研究内容与进展做汇报,指导教师作出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重点。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得学生对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和进展速度等。而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完成阶段,通过学生的总结性汇报,指导教师考查学生对课题和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完成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职业技能提高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进一步诊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四)人文素质课程融入“慕课”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考验
“慕课”这一教学形式的“翻转课堂”是将课堂从讲授知识的场所升级为问题讨论、知识探究、思想碰撞的场所。任课教师也实现了角色转换,从传道者转变为答疑解惑、思想讨论的组织者。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任课教师要改变思维模式,主动学习和研究“慕课”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同时还要学习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慕课”的运用流程和操作方法。对于人文素质课程的任课教师来说,他们大多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出身,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设备运行和管理技术是薄弱之处,因此,需要提升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等。其次,教师还要加强教育改革研究,接受教育新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第三,教师还要提高科研能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慕课”,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重提升。第四,“慕课”要求任课教师由讲授者向开发者转变、由组织者向管理者转变、由本位者向引领者转变9,因此,任课教师还要提高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适应新一代的学生群体。
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0。在“互联网+”时代,“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的影响力,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慕课”的融入,同时也只有充分结合各类人文素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吸纳“慕课”形式,才能发挥其效果,而不是拿来主义的简单运用。


1 顾旭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开发应处理好三个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7(7).136-137
2 黄艳芳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2-3
3 张春平.基于“慕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4(17).10-12
4 张男星、饶燕婷.“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大学(学术版).2014(1).4-15
5 李晓衡、王莉芬.普通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及效果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11(2).95-97
6 刘志军、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6).53-63
7 熊勇清、郭杏、郭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基于“学生兴趣”与“工作情境”双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5(1).100-106
8 邓晖.“面对MOOCs,中国大学一要大胆,二要创新”———专访edX主席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N].光明日报,2013-10-1106
9 陶莉、袁剑.“慕课”(MOOCs)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7-120
10 刘洪英.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4).44-46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开放大学)

地址:苏州市致能大道106号国际教育园苏州市职业大学

电话:86-512-66503820 邮箱:international@jssvc.edu.cn